刊讯 |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2020年第6期目次及摘要
云 南 师 范 大 学 学 报
对 外 汉 语 教 学 与 研 究 版
2020年第6期 目次及摘要
文 章 目 次
第二语言教学研究
王鸿滨:
汉语国际教育汉语文本分级及难度测查对比研究
陈晓霞:
基于大数据的汉语国际教育硕士教材研究
—以《汉语国际教育硕士系列教材:核心课教材》在线评论为例
孔依丹:
互联网背景下国际汉语课堂的教学特点及改进建议
金沛沛:
学习者使用反馈视角下的汉语学习词典语用信息编纂研究
牛士伟,赵林江:
外国人汉字书写偏误分析中的基本问题
田晓萌:
对外汉语语篇教学法研究综述(1990-2020)汉语理论研究
魏红,杨颖:
基于语体角度的多义动词带宾短语的倾向性分布考察
王红侠,刘磊:
现代汉语名词的维度
汉语国际传播研究
高增霞:
留学生研究生汉语学术论文写作需求及能力调查
刘旭,李明航:
响应与突破 :“一带一路 ”倡议下的汉语国际教育研究回顾与展望(2014-2019)
刘志刚:
汉字文化圈的历史演变及其当代价值
王鸿滨:汉语国际教育汉语文本分级及难度测查对比研究
摘要:针对通用型汉语国际教育用语料,目前已有的且开发较为完善的分级及难度测评工具有“中文助教TM”“国际汉语教材编写指南”和“汉语文本指难针”等。文章以经贸类材料为例,从功能特点、测查指标及依据、测查效果等方面对其中两套汉语文本难度测查系统进行对比分析,为商务汉语语言难易度测查及读物分级系统的建立提供一定参考。陈晓霞:基于大数据的汉语国际教育硕士教材研究——以《汉语国际教育硕士系列教材:核心课教材》在线评论为例摘要:使用数据挖掘和文本分析处理方法,以主流网络购书平台的《汉语国际教育硕士系列教材:核心课教材》读者评分及评论文本为研究对象,利用python采集、清洗、分析并可视化数据,创建出评论关键词词云,计算出文本情感倾向值。结果显示该教材深受读者欢迎,读者评分和评论文本情感值得分均较高,同时评论文本分析显示该教材受到了行业的认可,教师推荐度较高。但教材也有内容较单薄,相较之前的类似教材无太多创新等不足之处。文章的创新和意义体现在基于大数据样本评估教材,试图寻找教材评估研究新方法,同时也为教材编写者和使用者提供建设性的意见。 孔依丹:互联网背景下国际汉语课堂的教学特点及改进建议摘要:互联网的普及,对教育形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传统汉语课堂中的授课方式、师生关系、教师角色等方面都因传播媒介的改变而产生了较大变化,网络课堂成为国际汉语教学的重要补充。随着中国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入,中国与世界各个国家的交流日渐深入。与此同时,随着中国影响力的扩大,全球范围内掀起了学习汉语的热潮,然而并非所有意欲学习的外国学生都可以走进汉语课堂,接受系统的汉语知识训练。在这种情况下,互联网成为他们学习汉语、了解中国的重要渠道。互联网背景下的汉语课堂呈现出与传统汉语课堂不同的特点,主要表现在课程时长、教师构成、教学方法、教学组织等方面上,文章观察了大量外网中点击率和关注度均排名靠前的汉语教学视频,侧重分析“三教”中的教师和教法。其次,分析了网络孔子学院推出的MOOC课程和网络孔子学院课程,将其与外网中具有高热度的教学视频进行对比,总结二者的异同。最后,根据语言教学中的5C目标,对互联网汉语课堂进行评价,并为其提出改进建议。
金沛沛:学习者使用反馈视角下的汉语学习词典语用信息编纂研究摘要:文章旨在研究汉语学习词典中语用信息的问题:以“哥们儿”“一下”“不好意思”“可能”“感谢”“呗”“方便”等7个词语为例,编纂词条中语用信息处理的方式。为了对所构建的语用信息处理模式进行检验及反馈,本研究设计探讨了一个使用者满意度调查实验,共有30名汉语学习者参与本实验。调查结果显示:(1)所设计词条语用信息编纂方式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其他版本;(2)汉语学习者期待从词典中获得语用信息;(3)汉语学习者更期待词典运用不同的呈现方式来呈现语用信息。在调查之后,还对被试进行了后续访谈,访谈结果也显示出被试对于本研究的认可,也对编纂情况提出了意见及建议。最后,依据调查及访谈结果,还对语用信息的处理进行了修正。
牛士伟,赵林江:外国人汉字书写偏误分析中的基本问题摘要:文章从汉字书写偏误分析的步骤出发,重新阐释各环节的内涵与功能,重点阐述各环节中的基本问题。语料的自然性和真实性是决定语料有效性的根本因素,而人们对它们的理解又决定了语料的自然性和真实性;错字的判定依据应考虑到学习者的实际情况,在实践中进一步形式化和可操作化;类偏误不必统计,但个体间的类偏误联合起来又会形成群体的偏误类;偏误归类可能还要借助认知心理学中汉字识别研究的有关成果、学习者的个体因素以及信息加工的环境因素等;从个体层面和群体层面,按照理解性、严重性和冒犯性三个维度评估偏误;继通过理性分析、三角测定法获取偏误原因后,实验法推导的偏误原因更为可靠;从个性研究到共性分析再到个体差异研究是偏误研究发展的科学之路等。
田晓萌:对外汉语语篇教学法研究综述(1990-2020)
摘要:语篇教学作为汉语第二语言教学的重要内容,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文章收集了近30年(1990-2020)来的语篇教学法研究文献,从教学内容和课型两个维度入手对其进行回顾、总结与展望。教学内容包括语篇的宏观结构与微观结构;课型是指听力课、阅读课、写作课、口语课四项技能课。通过综述,我们发现对外汉语语篇教学法有了长足的进展,突出表现在丰富的语篇训练方法上。但与此同时,也存在教学对象不明晰、分级教学不明确、实践与理论结合不够紧密、教法系统性不强等问题,仍需进一步探索。
魏红,杨颖: 基于语体角度的多义动词带宾短语的倾向性分布考察摘要:文章考察语料语体差异对多义动词带光杆名词性宾语选择性的影响,在文学和科技两类语体语料中考察动词“听”所带的光杆名词性宾语的义项及其宾语类型数量的分布情况。研究发现:“听1”所带光杆受事宾语受语体语料的影响性最小,其带工具宾语的高频短语在科技语体中出现的倾向性比在文学语体中的大,语体因素对“听1”及其带宾短语的数量及分布具有一定影响;“听2”带光杆受事宾语的高频短语在文学语体中出现的倾向性特征更明显。语料语体差异与高频动宾短语的出现频次、义项及宾语类型都具有一定的影响作用。
高增霞:留学生研究生汉语学术论文写作需求及能力调查摘要:文章以2016-2018连续3年的课程数据为基础分析了留学生研究生的学术汉语论文写作需求及汉语论文写作课对留学生研究生学术汉语能力的影响。留学生研究生学习中的最大的压力和困难来自学术实践,学习汉语的动机是为了学术需要而不是了解中国文化,专门的学术汉语论文写作课程对其非常有帮助。留学生学术汉语写作能力的提高亟需重视。该能力本质是写作技能,应包括学术论文体裁意识、学术篇章能力、文献引用能力及遵循学术规范的能力,必须通过大量的写作实践来获得。
刘旭,李明航:响应与突破:“一带一路”倡议下的汉语国际教育研究回顾与展望(2014-2019)摘要:汉语国际教育是“一带一路”建设的基础工程,也是实现民心相通的重要根基。“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带动了汉语国际教育转型升级的发展,也对其提出了新要求。文章通过对6年来(2014-2019)“一带一路”倡议下汉语国际教育相关研究成果的全面梳理,总结了学术界对汉语国际教育如何服务“一带一路”建设及其具体路径研究,以及目前的难点及问题研究,分析了现有的研究特点与局限性,指出提升汉语国际教育服务于“一带一路”建设水平和效益,应进一步夯实交叉学科理论研究基础,加速向国际中文教育升级发展,推动孔子学院转型升级发展,保障人才供需平衡性与精准度。
刘志刚:汉字文化圈的历史演变及其当代价值摘要:汉字是人类历史上最具生命力和传承力的文字形式。以共同使用汉字为特征的汉字文化圈,对东亚、东南亚各国国家制度、文化传统的形成影响深远。“汉字文化圈”经历了复杂而漫长的历史演变。虽然其间经历过“去中国化”“再中国化”的曲折和反复,但汉字文化圈及其蕴含的中国文化价值观念,不仅对古代中国周边国家文化传统、价值观念的形成产生了积极影响,而且极大推动了人类文明的发展进步
来源: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
欢迎加入“对外汉语学术”社群
11月28日20:00直播!基于语料库/数据库的国际中文教学与研究——中文教学专题研讨
视频回看!金璎老师全球直播分享《应对网络教学挑战科技工具应用揭秘》
11月26日14:30直播!祖晓梅:新时期跨文化交际的特点、挑战和应对
11月27日15:00直播!华东师大吴勇毅教授:“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来华留学生中国形象的认知及传播
公示!2020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评审结果出炉
11月27日15:00直播!华东师大吴勇毅教授:“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来华留学生中国形象的认知及传播
视频回放!白乐桑教授全球直播分享《从华文教育本体到课堂教学基本功》
12月4-5日!南洋理工大学孔子学院诚邀您参加华文教学高端讲座
全国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工作会议在成都举行
新中国对外汉语教学70年发展之路与未来展望学术论坛(2号通知)
新文科重磅启动||教育部高教司司长吴岩:积势蓄势谋势 识变应变求变 全面推进新文科建设
第七届全国汉语国际教育本科专业负责人联席会在扬州大学成功举办
更多学术资讯见【历史消息】